护理专项
当前位置:

护理学常考点-体温过高

2025-06-16   来源:本站原创  浏览次数:

【考试咨询】浙江省医疗咨询热线:18158505029 |医疗公众号:浙江卫生系统考试

浙江医疗招考公告网课班级面授班级学历提升资格证类培训


展鸿公职考试中心成立于2001年,是一家专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(https://www.gwyks.cn/html/gwy)考前辅导培训和书籍研发的机构。专业的师资团队、创新实效的课程模式,真心关怀的服务理念,选择展鸿,助您成公!

1.定义:体温过高指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。

一般而言,当腋下温度超过37℃或口腔温度超过37.3℃,一昼夜体温波动在1℃以上可称为发热。

2.临床分级

以口腔温度为例,发热程度可划分为:

低热:37.3~38.0℃

中等热:38.1~39.0℃

高热:39.1~41.0℃

超高热:41℃以上

3.发热过程及表现

一般将发热过程分为三个时期

(1)体温上升期:此期产热大于散热,体温上升。患者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、皮肤苍白、干燥无汗、畏寒,甚至寒战。体温上升可有骤升和渐升两种方式,骤升是指体温突然升高,在数小时内升至高峰,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、疟疾等。渐升是指体温逐渐上升,数日内达高峰,常见于伤寒等。

(2)高热持续期:此期产热和散热在高于正常的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。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、皮肤灼热、口唇干燥、呼吸脉搏加快、头痛头晕、食欲缺乏、全身不适、软弱无力。

(3)退热期:此期散热大于产热,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。患者主要表现为大量出汗、皮肤潮湿。体温下降可有骤退和渐退两种方式。骤退者体温突然下降,在数小时内恢复正常,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、疟疾。渐退者体温逐渐下降,在2~3天内恢复正常,常见于伤寒等。体温骤退者由于大量出汗,体液丧失较多,特别是年老体弱及心血管疾病患者,易出现血压下降、脉搏细速、四肢厥冷等虚脱或休克现象,护理中应加强观察。

4.常见热型

各种体温曲线的形态称为热型。某些发热性疾病具有独特的热型,加强观察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。但须注意,由于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(甚至滥用)或由于应用(包括不适当使用)解热药、肾上腺皮质激素等,使热型变得不典型。常见热型有以下五种。

(1)稽留热:体温持续在39~40℃,达数天或数周,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℃。常见于伤寒、大叶性肺炎高热期等。

(2)弛张热:体温常在39℃以上,24小时内温差达2℃以上,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。常见于败血症、风湿热、化脓性感染等。

(3)间歇热:体温骤然升高至39℃以上,持续数小时,然后下降至正常,经过一个间歇期,体温又升高,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。常见于疟疾等。

(4)回归热:体温升至正常范围以上数天后再降至正常1~2天后再升高,如此交替出现。常见于回归热、霍奇金病等。

(5)不规则热:发热无一定规律,且持续时间不定。常见于结核病、风湿热、癌性发热等。


展鸿公职考试中心成立于2001年,是一家专注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网(https://www.gwyks.cn/html/gwy)考前辅导培训和书籍研发的机构。专业的师资团队、创新实效的课程模式,真心关怀的服务理念,选择展鸿,助您成公!

注: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

相关推荐

推荐直播

推荐面授

推荐图书